鄉村振興與裝配式被動式建筑高峰論壇暨項目采購對接會
支持單位:
長沙市政府
湖南省住建廳
主辦單位: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綠色建筑與節能專委會
湖南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協會
承辦單位:
中民綠建(北京)咨詢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
江蘇中誠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長江巨星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標迪夫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瓦得能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活動議程
(1)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年會開幕式 9:00-12:00
(2)地方協會聯席會13:30-17:00
1、表決民族綠建委新增補的副主任單位、常務理事單位
2、中材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園區全國布局
3、百家體驗中心項目如何聯動
4、特色小鎮項目聯動
5、材料入庫、綠色建材標識、選用商標等合作
2018
11.4
(1)2018鄉村振興與裝配式被動式建筑高峰論壇
9:00—9:20 王悅懿 中國民族綠色建筑與節能專委會秘書長
1、介紹出席活動的領導及嘉賓
1)鄧千 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秘書長致辭
2)楊偉軍 湖南省建設科技與建筑節能協會長、全國政協委員致辭
3)鄒燕青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副秘書長致辭
4)鄭坤生 原住建部副部長、原香港中聯辦副主任、原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會長講話
9:20-9:40 未來中置遮陽行業發展趨勢
發言嘉賓:寧曉龍 江蘇中誠建材集團百葉窗事業部 中國區銷售總監
9:40-10:00 GBF樓蓋體系-助力高標準綠色建筑
發言嘉賓:胡萍 長江巨星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工
10:00-10:20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能源—“新起點”綠色發展共贏計劃
發言嘉賓:賈艷剛 南京綠新能源研究院院長
(2)項目對接簽約儀式 10:20—10:30
1、中材建筑節能——廣東發輝空氣能熱泵項目簽約
2、北大未名集團——中國民族綠建委項目簽約
3、基因谷基因樂園——中國民族綠建委項目簽約
10:30-10:45 超低能耗產業園項目全國布局
發言嘉賓:姜海濱 中材(北京)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0:45-11:00 惠州中外民居園項目介紹
發言嘉賓:李遠輝 安康天廈(北京)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11:00-11:15 河北保定唐縣生物科技產業園項目介紹
發言嘉賓:彭善輝 北大未名集團生物科技公司總工程師
11:15-11:30 基因谷和基因樂園,面向下一代的人類生活范式
發言嘉賓:黃秋華 上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
11:30-11:45 裝配式建筑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發言嘉賓:王本淼 湖南標迪夫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11:45-12:00 讓【瓦】為人類賦【能】
發言嘉賓:王欣榮 北京瓦得能科技有限公司
12:00-12:30 裝配式低能耗建筑技術在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
發言嘉賓:林國海 哈爾濱鴻盛集團董事長、學科帶頭人、哈工大教授
午餐:12:30-13:30
(3)示范項目考察
項目名稱:湖南湘都生態農業園民宿建設項目考察
地點:湖南省寧鄉縣大成橋鎮永盛村
集合時間:14:00
集合地點:酒店大堂門口
項目(一)中材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園
1、企業概況
中材(北京)建筑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屬央企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成員企業,中國建材集團為世界五百強企業,公司資產規模超過300億元,下屬20 余家分、子公司,員工超過1500 人。主要經營以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為核心內容,業務涵蓋產業投資、規劃設計、建設施工、材料研發與制造等環節。
2、項目建設規模及主要建設內容
為了更廣泛地推廣超低能耗建筑,以示范帶動市場發展,中材建筑節能公司計劃在全國布局10個超低能耗建筑產業園。產業園按照不同氣候區和經濟帶布局,以點代面帶動全國超低能耗建筑市場有序快速發展。
每個產業園占地約1500畝,主要建設生產基地、研發基地、展示應用基地等三個基地,其中:生產基地,占地700畝,主要建設裝配式建筑生產工廠群、被動式建筑生產工廠群、裝配式被動房生產工廠群、生產評測中心;研發基地,占地100畝,主要建設中材先進建筑技術聯合研究院、市場服務平臺、產業教育平臺、建筑技術國際合作平臺、眾創平臺、建筑能耗大數據中心、產業金融中心、中國裝配式建筑委員會河北分會、中材被動房產業聯盟;展示應用基地,占地350畝,重點進行被動房和裝配式建筑的展覽展示、應用示范等內容。園區建成后將引入生產型企業或機構10家左右,服務型企業30家以上。
3、項目產業優勢、行業地位及技術水平
該項目是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符合國家的環保和建筑節能產業政策要求。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之一,改革轉型步伐不斷加快,行業由傳統現澆體系向以綠色、節能為代表的裝配式體系轉型已被廣泛認同。在這種形勢下,我公司主打產品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以其低碳節能、綠色宜居的高品質優勢,成為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中材建筑節能長期與各建筑建材協會保持的良好合作關系,同時可以將本項目打造成各單位的主要供貨方。尤其借助區位優勢條件,吸引更多的優質行業企業入駐本項目,示范展示基地項目采取定向采購的方式,經濟收益將會大幅上升。
4、項目建設計劃
整體項目的開發建設周期為四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前期階段)完成區域地塊的項目立項、取得土地、規劃設計、報規報建程序;組織完成招投標工作,確定施工建設總承包單位和監理單位;落實開發建設資金來源。
第二階段(建設階段)完成園區開發建設工作,并同時啟動產業入住及招商工作。
第三階段(運營階段)完成產業入住及招商工作,并申請配套產業政策,聚合優秀節能產業企業入駐,全面展開產業運營與服務,實現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
項目(二)北大未名生物科技產業園
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范區項目2014年6月25日由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與唐縣人民政府簽約并合作建設。示范區坐落在河北保定唐縣西部太行山區,距離北京南100公里,雄安西70公里,交通便利,規劃建設中的淶曲高速、京昆高鐵忻雄段瀕臨而過,是北大未名全力打造的第一個生物經濟示范區,也是北大未名建設的最完善的綜合性生物經濟模式示范基地。規范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按照“一帶、兩核、三大項目”的總體規劃建設。一帶指通天河基因部落帶(通天河生態走廊),兩核指通天湖核心區和大茂山核心區,三大項目為生物經濟產業園(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未名公社(本草花海田園綜合體)、幸福養老社區(古北岳森林康養特色小鎮)。
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范區通過建設醫藥健康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美麗特色新型小鎮,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為特色產業脫貧搭建平臺,為轉移就業脫貧拓展空間,為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提供載體,有機對接美麗鄉村建設,有效帶動區域性脫貧,譜寫新時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做出典范。
面向未來,保定通天河生物經濟示范區將全面落實北大未名“一步兩個腳印,實現三大夢想”的戰略規劃:創立生物經濟體系、解決中國三農問題、解決中國健康問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全力在生物經濟時代大有作為,共同建設人類未來理想家園——基因部落,依托生物經濟體系,享受現代文明成果,過著原始部落生活。
以河北未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為主體投資運營的通天河生物經濟產業園(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占地2300畝,規劃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其中生產用房面積100萬平方米,實驗室面積30萬平方米,住宅面積20 平方米,其他配套用房50萬平方米。建設包含生物藥、醫療器械、現代中藥以及健康食品的世界最大藥物生產基地。同時建設生物經濟孵化器、道地藥材質量檢驗鑒定中心和市場交易中心、傳統中醫藥文化旅游中心等配套設施,為多方人才創新創業提供全方位、個性化和保姆式服務。產業園將在研究實施藥食同源、助力新藥研發、加強中藥標準化建設、提升中醫藥產業化水平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020年,一批醫藥產品和保健食品生產線陸續將投入運營,到2030年,年產值將超過1000億元,實現利稅200億元,提供10000人的就業崗位,將打造千億級生物醫藥健康產業集群,為解決中國健康問題,實現健康強國做貢獻。
通過實施超級良好中藥材種植管理規范(sGAP)計劃,建立道地藥材可追溯體系,推動建立國家道地藥材質量檢驗鑒定中心,整合中藥材資源,打造中藥材第一品牌。利用未名集團的核心優勢,在全國重要道地藥材產區以聯盟的方式建立100個道地藥材種植基地,涵蓋常用的500種道地藥材,成為大的道地藥材生產及供應商。
以河北通天河未名公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主體投資運營的通天河未名公社(保定本草花海田園綜合體)位于唐縣石門鄉,規劃面積75.2平方公里。公司全面實踐“生物經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的理念,將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六大創新協調進行,通過發展生物經濟產業和建立生物經濟社區(未名公社)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規劃建設本草花海田園綜合體、高質量的未名學校基礎教育,發展休閑旅游、中醫藥健康旅游、特色文化旅游,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實施產業扶貧,助力精準脫貧。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公社社員提供生活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三大保障。為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貢獻力量。
項目(三)中國·惠州中外民族文化風情小鎮建設項目
“建筑是歷史的載體,建筑文化是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寄托著人類對自身歷史的追憶和感情。”歷史上形成的建筑和城市,是不同時代的社會、民族、國家的文化和文明的綜合反映是歷史和文化的物化呈現載體。民族建筑文化推動民族文化復興,彰顯民族文化自信,著力民族事業發展,把握民族團結和諧提供呈現載體。
通過中華文化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族建筑的“中國56民族建筑及世界風情小鎮”,打造以”中國民族建筑文化傳承示范”,以文化認同為目標,以文化熏陶為手段,進一步凸顯中國特色,在國內提高惠州國際文化融城的創新和凝聚力,在國際增強中華文化底蘊和國際影響力,同時增進國際民族間的文化融合和文化促進,助力惠州創建國際一流城市和惠州城鄉一體化發展,打造珠三角文化休閑旅游新板塊,充分發揮“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惠州文化新名片。
項目打造覆蓋面最廣、歷史挖掘最深涉及建筑類型最多的,深入系統地顯現我國民族建筑文化聚落,闡述民族建筑的文化性、地域性、內涵性,體現民族建筑文化的地域特性和民族精神。不但能滿足惠州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追求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樣化和高質化趨勢下,本項目也直指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互鑒,通過打造中國民族建筑文化傳承示范項目(含陸上絲綢之路建筑和海上絲綢之路建筑)建設,全面推動中外文化交融,樹立中國文化自信,進而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舞臺,讓世界文化能夠更好的穩定融合和持續發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文化對外開放格局,吸收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講好中國故事、闡釋中國道路、體現中國精神、展示中國形象。
先期小鎮依托中華民族豐富的古建筑文化,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全面恢復和打造中國56個民族古建筑群落,全力打造 “中國民族建筑文化旅游項目”;后期項目將邀請或聯合一帶一路項目沿線成員國,打造 “世界風情小鎮文化旅游項目”,共同創建“國際文化融城”。
(一)中國民族建筑文化傳承示范及文旅組團
中國民族建筑是重要的民族文化自信的載體,將56個民族摘取具有典型性代表的599種民居建筑在惠州建成民族風情園綜合文旅項目:
建成特色民族民居建筑,協調聯絡各民族自治州縣做展示窗口,涵蓋民族服飾、民族特色餐飲、民族特色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精品特色民宿為一體的民族風情園綜合文旅項目;園區擬按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湖泊,草原,濕地、戈壁、沙漠、森林等;按建筑形態的地穴、干欄、窯洞、帳篷、碉樓、干井、天井、獨院、船屋、吊腳樓、土掌房等;按建筑材料夯土、草席、蘆葦、木料、石材等;按民族聚落布依族石頭寨、摩梭人木楞房、哈尼族蘑菇房、傣族竹樓、哈薩克族氈房、土家族水上街市、蒙古族蒙古包,彝族土掌房等;按歷史脈絡秦、漢、唐、宋、元、明、清等,按建筑工藝干闌、穿斗、抬梁,斗拱,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等;包括景觀園林亭臺樓閣,廊橋塔榭等;及功能用途將傳統建筑的建造工藝結合現代低能耗的綠色建材,建成超低能耗的特色民居建筑、皇家建筑、宗教建筑等集大成,融合民族歌舞、民族節慶、民族特產、民族服飾、民族美食,民族工藝、民族集市、民族醫藥、民族非遺等通過沉浸式參與,互動式體驗,淋漓盡致的展現,形態各異的表現民族文化的精髓、不同地區的民族文化差異性、進而了解民族建筑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二)一帶一路主題世界風情文旅組團
將沿線一帶一路國家的建筑風情落地惠州,涵蓋各國建筑、各國風情文化表演、各國餐飲美食、服飾為一體的綜合文旅項目。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較強,彼此合作潛力和空間很大。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將建成的世界風情館作為各國對惠州文化交流的窗口。
專項項目簡介:
1、中國民族醫養大健康項目:將我國少數民族如藏醫、瑤醫、苗醫等涵蓋15項各民族醫養引入園區,并包含中草藥種植、醫療保健、精品民宿等綜合性田園綜合體項目。旨在將民族醫藥推向世界走出去。
2、世界民族醫養大健康項目:將國際國際先進的慢性康復,干細胞科技,瑜伽等引入園區,并包含世界觀賞性藥材花圃,如薰衣草花園,水果莊園等田園綜合體項目,意在將先進的世界醫療引進來。
3、水上巴士民生交通暨東江風光帶景觀夜游項目:水上巴士項目主要利用惠州東江沿線,將落地的項目的交通連接,為項目輸送人氣,同時打通市民水路出行的通道,將香港,澳門,深圳,廣州連接整個珠三角。解決惠州交通民生問題的同時,亦可給園區導流。結合惠州的紅色文化將項目所在地,通過水上巴士將東江風光帶與項目結合,打造項目所在地到東江公園,重點為水上夜游。
4、婚紗攝影暨影視基地項目,利用已建設好的風情園,導入婚紗及影視產業,以及衍生產業鏈。
5、紅色文化產業項目:惠州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作為最早的蘇維埃所在地,及廣州起義與南昌起義會師所在,東江支隊是中國抗戰的中流砥柱,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的踴躍衛國,“省港大營救”將整個中國的文學史和藝術史改寫,高潭將打造南方的紅色圣地。結合惠州的紅色文化將項目所在地,通過水上巴士將東江風光帶與項目結合,打造項目所在地到東江公園,打造紅色旅游、紅色教育、空港產業為一體的紅色文旅產業項目。重點為水上夜游,紅色實景演出和紅色雕像公園。
6、園區燈光夜游及實景演出項目,整合世界風情園嘉年華,民族文化園,按不同民族,不同時段的歌舞表演,結合燈光夜游。
7、精品酒店特色民宿項目:不同民族的主題酒店與精品民宿,不同的民族人員做管家服務員。。特色裝飾軟裝,特色美食。
8、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把園區現有農民居民改造,打造田園綜合體。